农业装备领域“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 - 行业资讯 - 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装备领域“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

点击数:7712015-11-02 15:37:48 来源: 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于10月31日在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全文发布。其中农业装备的路线图如下:

  八、农业装备

  8.1 农业装备

  农业装备是融合生物和农艺技术,集成机械、电子、液压、信息等高新技术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装备,发展重点是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装备。农业装备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和核心支撑。

  8.1.1需求

  近年来,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业装备生产和使用大国。但占市场需求 90%以上的国产农业装备为中低端产品,不能全面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应用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保障粮食、食品、生态三大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农业装备产业拓展领域、增加品种,并加快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8.1.2目标

  2020年,构建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 6000 亿元,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 90%以上, 200 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 30%。变量施用技术产业化,化肥和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 40%。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和可靠性关键技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分别提高至250 小时和 60 小时。

  2025年,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品种齐全,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显著提高,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 亿元,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 95%以上, 200 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 60%。智能播种施肥、植保、收获机械等投入使用,化肥和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 50%以上。全面掌握核心装置制造和整机可靠性关键技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分别达到 350 小时和 100 小时。

  8.1.3发展重点

  1.重点产品

  (1)新型高效拖拉机

  200马力及以上, 8 速及以上动力换挡拖拉机,主变速电控、主离合器电液控制的 CVT 无级变速拖拉机。发动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国内自主配套。

  (2)变量施肥播种机械

  稻麦、玉米、大豆等变量施肥播种机,配套动力 100 马力及以上,气力式排种,实现免耕、变量分层施肥一体化作业,具备导航作业、漏播及堵塞监控等功能。

  (3)精量植保机械

  大型高地隙、轻型水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离地间隙 800 毫米及以上,静液压驱动、地隙轮距可调,具备自动防滑、变量作业功能。

  (4)高效能收获机械

  喂入量 10 公斤/秒及以上大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喂入量 8 公斤/秒及以上高通过性水稻联合收获机,以及新型玉米籽粒收获机、采棉机、甘蔗收获机、油菜收获机、饲草料收获机。静液压驱动,具有导航定位、故障诊断、主要参数实时采集与自动监控功能。

  (5)种子繁育与精细选别机械

  玉米、小麦、水稻、蔬菜等小区精细种床整备、父母本精量交错播种、去雄授粉、洁净收获机械;种子数控干燥、精细分选、智能丸化、活性和健康检测、计数包装与溯源等设备。

  (6)节能保质运贮机械

  大型粮食节能干燥机械,具备精准在线水份监测、精准自动温湿度控制功能。粮食、果蔬等农产品物理环境、微生物滋生时间历程标示等智能运、贮设备。

  (7)畜禽养殖机械

  环境精准调控、畜禽个体行为与生长健康状况智能识别、个体精量饲喂、畜产品采集等智能化设备。

  (8)农产品加工机械

  小麦、稻米等谷物及油料智能化、自动化加工成套设备。果蔬高效低损清洁、多规格切制、分等分级、自动化功能包装等设备。牛羊屠宰及畜禽、水产品自动化分割、剥制等设备。禽蛋高通量检测及分级包装设备。乳品品质无损检测、高速无菌灌装等设备。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绿色多元化利用设备。

  2.关键零部件

  (1)农用柴油机

  非道路国Ⅳ排放,扭矩储备 35%以上,动力输出接口 3 个及以上,噪声声功率级不高于 114 分贝;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国内自主配套。

  (2)转向驱动桥及电液悬挂系统

  转向驱动桥为 200 马力及以上拖拉机、喂入量 10 千克/秒及以上联合收获机配套。电液悬挂系统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 CAN)总线控制,具有力调节、位置调节、高度调节及力、位置比例的综合调节功能。

  (3)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

  施肥播种机械作业深度、行走速度、作业质量等测控传感器。植保机械前进速度、喷量、压力、喷洒面积等测控传感器。收获机械喂入量、清选与夹带损失、割台高度、滚筒转速、产量流量和谷物水分等测控传感器。

  (4)农业机械导航与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导航定位、对象跟踪装置,定位精度不低于厘米级;种、苗输送与栽播自动化识别等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

  3.关键共性技术

  (1)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实验验证技术

  突破农业机械关键部件及整机数字化建模、虚拟设计、动态仿真验证等技术,解决创新设计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问题。

  (2)农业机械可靠性技术

  突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重点产品可靠性试验方法、检测控制等技术,实现服役环境主动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

  (3)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标准验证技术

  突破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技术,推进农业机械产品组合化、模块化发展。

  (4)农业机械传感与控制技术

  突破土壤、植物、环境和水、肥、种、药,动物行为与环境,农业机械及其作业工况的传感、监测与控制及数据管理技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8.1.4应用示范工程

  1.智能化农机生产线应用示范工程

  集成农机数字化设计、制造工艺规划、制造过程控制等技术,开发拖拉机变速系统、联合收割机底盘和脱粒清选关键总成系统,在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企业应用示范。

  2.智能化农场应用示范工程

  集成智能化的种、肥、药施用与收获等机械,以及畜禽个体饲喂、牛奶采集等养殖设备,形成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畜禽养殖和畜产品采集种养结合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在大型农场应用示范。

  8.1.5战略支撑与保障

  1.支持建立国家农业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建立研发、设计、检测、标准等数据平台;开展基础前沿技术、关键共性、重大战略装备等协同创新;开展研发设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公共技术服务;构建适应国情、立足产业、协同高效、支撑发展的农业装备产业创新体系。

  2.支持实施农业装备制造发展行动。推进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关键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推进农业装备企业研发全球化布局及产业国际化发展;完善农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税收优惠、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等政策。(来源:中国农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