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突破10大领域、实施5大工程,农业机械装备进入10大领域重点发展领域。
工信部发布的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中国农业机械方面明确提出:到2020年,构建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90%;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到2025年,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品种齐全,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并高于95%;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
《中国制造2025》明确,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推进智能转型,强化产业基础。开发粮食、肉蛋奶、果蔬生产和棉、油、糖、橡胶等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农机装备,集成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和成套设备。研制掌握技术密集型高端农机产品及其制造技术,重点包括无级变速大型拖拉机、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机具、高效能联合收获机械、精量低污染大型自走式施药机械、种子繁育与精细选别加工设备、健康养殖智能化装备。突破重型柴油机、无级变速、电控技术、液压驱动和动植物对象识别与监控系统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效能提升和可靠性技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结合,推进基于农业生产的作业、服务、信息等多方位支持的全程解决方案,创制具有信息获取、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的新一代农机装备。加强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行业信息化数据服务系统、行业试验检测能力、产品数字化设计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清洁生产、虚拟制造、网络制造、并行制造、模块化、快速资源重组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农用无人机可谓今年农机行业当之无愧的新宠,自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航空建设”以来,各地植保无人机“飞”入农田的新闻早已频频见诸各路媒体。在各种展览会上,无人机展台和现场演示经常是人气最旺的。
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刺激着我国农用无人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再加之植保也是现在农业部主推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农用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其中,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业内大型农机企业,整合优势资源,集成优质产品;而以大疆创新、极飞科技为代表的的高新科技企业,则凭借专业的技术力量称雄。这两股力量的强势切入,一方面不断压缩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将促使农用无人机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特别是技术水平,进而实现对产业洗牌和升级的推动。
然而,受扶持政策不完善、行业标准不健全、监管体系缺失、基础服务缺乏等因素影响,看上去发展得红红火火的植保无人机产业,还面临着重重阻力。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发展迅猛,但截至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尚未出台无人机设计、生产、制造的技术标准,更无鉴定标准和植保作业标准。生产企业各自为政,按自己的技术标准生产,导致产品的实际性能和标志性能不一致,带来使用隐患。由于没有统一规范和标准,植保喷洒作业都是根据经验进行。
与传统植保方式相比,无人机作业高效率、低成本无疑具有巨大优势,但高昂的价格还是让不少农户望而却步,操作复杂、找不到专业操作手也让许多农户花费巨资购买了无人机后颇为头疼。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整体规模小实力弱,具备完善的研发、生产和服务能力的公司数量更少,在农业植保方面有针对性的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企业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服务能力也有待提高。目前,主流厂家都已启动建设各自的售后服务体系,如建设4S店、招募经销商并进行培训做维修保养,同时兼为农民做植保服务。
另据了解,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目前已经着手开展农用遥控植保机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并授权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等科研机构、部门组成联合小组对照农用遥控植保机行业初稿数据开展标准数据测试。
关键词 国Ⅱ升级国Ⅲ
依据环保部减排新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自2015年10月1日起,停止制造和销售第二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所有制造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其排气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以上标准第三阶段要求;自2016年4月1日起,停止制造、进口和销售装用第二阶段柴油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应装用符合本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
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由国Ⅱ升级为国Ⅲ后,给农机生产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多是挑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成本上升问题。国Ⅲ排放标准实施后,电控、高压共轨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作为主机心脏的发动机成本上升进而带来农机主机企业采购成本上升,传导至整机价格的上升。因此,很多企业都担心如果补贴额度仍为现在的补贴水平,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不少企业提议增加国Ⅲ机型的补贴额度,以减轻农民用户的购机压力,并维持企业现有的盈利水平,引导农机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升级国Ⅲ后,需要使用价格较高的高标准的柴油,否则发动机容易出故障,这也将导致用户农机生产运营成本上升。为此,用户希望国家能对农机产品使用的农用柴油出台补贴政策。
关键词 电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机产品传统的销售与服务电商化已是大势所趋。京东、淘宝两大电商几乎在同时切入了这片蓝海。而随着《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的发布,在传统电子商务业务增速出现放缓迹象的大背景下,将会有更多的产业资本和电子商务企业进军更有前景的农业电商领域,目前在我国农机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产销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传统销售渠道、流通方式和服务形式等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等问题将得以缓解,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9月9日,美国爱科集团与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互联网+农业”的跨界合作。根据战略合作备忘录的协定内容,爱科将获得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平台为其旗下产品在线销售所提供的支持和服务;同时,双方意向利用相互优势,在云计算、农业装备与设施监控大数据等领域展开合作,推进“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此外,双方还将在农村金融等领域展开创新合作。
9月20日,宜信公司与京东、农机1688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电商+农机企业+金融”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农机O2O电商金融服务平台,三方合作运营的“农机专营店”在京东农资电商频道正式上线,10家农机企业成为首批入驻京东的农机电商。
据介绍,三方通过对“农机专营店”的合作运营,将线上农机销售、农机融资租赁、线下售后服务、农技指导等结合起来,解决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在购买农机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资金压力大、送货周期长、售后服务欠佳等难题,让农民用户不出家门即可完成农机咨询、选购和融资筹款等环节,并享受送货上门、即时安装、维护保养、农技指导等服务。
作为我国第一家实现了农机线上销售、运输、售后、金融一条龙服务的农机电商平台,该“农机专营店”填补了我国农资电商领域内农机产品品类的空白。通过京东将生产企业、金融服务、农户三方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发挥京东作为全国最大自营电商平台的作用和拥有覆盖全国的农村电商基础体系的优势,实现农机扁平化销售,让农民享受到多快好省的购机和售后服务的同时,促进企业销售,推动农机的普及。(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